山东金矿爆炸事故的发生和原因,给了我们哪些警示!
日期:2022-04-29
编辑:未知
浏览:1294
2021年1月10日下午两点,位于栖霞市西城镇,正在建设中的五彩龙金矿发生了大爆炸,造成了22名工人被困在井地下。17
日晚22时许,通过3号钻孔投放给养与井下工人取得联系,根据井下传回纸条显示,五中段现有11人,六中段1人,另有10人
情况不明。后续救援工作还在全力紧张推进中。
地上积极设法营救,到了1月12日凌晨时,调来的各种专业设备已经有40多台,而专业救援人员也有三百余位。先是采取强
制通风的方法给地下输送氧气,保证氧气的供给,而另一方面,救援人员乘稳盘下井,对井筒进行清障工作,对被困人员采
取营救措施,而地上也在更多的调集专业设备参加营救工作。由于井筒内空间太小,导致爆炸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无法快速排
除,再加上井筒的堵塞以及作业面狭小的原因,清楚井筒障碍工作进展缓慢这次事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,不仅成立了省
市县一体化的指挥部,更在现场成立了后勤部、医疗部、技术部等多个部门,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国内采矿爆炸事故接连发生,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,救援工作存在哪些阻力,通过此次金矿爆炸事故,给了我们什么警示?
根据网友查阅资料,并且收集了一些从事此行业的工作者,分析出了几个猜测,当然,这也只是一家之言,不足以尽信。
第一,爆破作业时可能距离井筒比较近,爆炸的冲击波造成了梯子的损坏。
第二,这个矿井应该采用的是竖井开拓,罐笼提升,所以才会导致梯子损坏。
第三,对于井下工作人员而言,爆破作业的每一个当头面都会有24到48公斤的炸药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,无可厚非。
第四,如果说这个爆炸不会衍生出顶板事故,那被困人员基本没有什么生命危险,但受罪是肯定的,因为没有食物供给。
现在的唯一问题是有毒气体会不会弥漫到22位被困人员所处的位置?
临近春节,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再次迎来高发、频发期,各地政府机关相继发布政策严抓安全生产,确保节前安全生产持续
稳定。如煤矿、非煤矿山、金属冶炼、工程建设等高危行业企业,无疑都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。此次发生金矿爆炸
事故,痛心之余,我们更需要反思全国“安全生产管理与保障工作”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?为何如此高压的安全生产监管
环境下,安全生产事故依旧频频发生?涉事企业瞒报长达30小时,是怎样的原因令其如此漠视生命,无视监管?
1、安全生产管理监管执行问题
监管执行
依据救援技术专家判断,事故外因是由于在离井口240米的一中段炸药发生了爆炸,导致井筒内的通风、安全出口、通讯
等设施遭到破坏,22名处于井下600多米的作业员工被困失联。但在不到一个月前,曾有媒体报道当地应急管理局执法人
员深入700米矿井作业一线进行现场检查,与事故发生时间十分接近。客观上,在有效的检查与整改前提下,事故发生几
率应该很小,那么究竟是现场检查存在形式主义问题,还是企业整改不到位?
事故瞒报
此次事故企业瞒报时间长达30小时,在意识到无法凭借企业救援力量救出井下人员后,才向市应急管理局报告有关情况。
但据当地居民表示,事故发生时有明显的声音与震感,而在事故发生后的30小时内当地乡镇政府却并未上报任何异常。
瞒报、迟报素来是安全生产救援工作的大忌,我国《刑法》、《安全生产法》、《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》
等法律法规,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机制,并对瞒报、迟报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,构成犯罪还将被追究刑事
责任。
2、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构建仍待完善
为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,提高事故救援与救济补偿,近年来国家相继建立了多项机制措施。其中,引入保险力量参与
安全生产管理,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健全“事前风险防范”,提高“事后风险补偿”的有效手段。同时,由于保险机构与
第三方安全风险管理服务机构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外,其提供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服务更加公正、客观,有利于
进一步完善现有安全生产保障体系。